珍珠摩利鱼赏析网

农村小伙的竹雕梦想:33年成大师,700万打造艺术殿堂!

发表时间: 2020-04-09 18:02

农村小伙的竹雕梦想:33年成大师,700万打造艺术殿堂!

往往与高洁、正直、秉直、

不屈不挠、坚强这些非常正面的词

不过这些词也确实与

竹非常的匹配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其实经常能看见用竹子制作而成的物品

水果篮、牙签、筷子、凳子

虽然都是生活中很常见

十分不起眼的物品

但他们确实无形之中改变了

我们的生活方式

竹子不仅喂饱了我们的国宝熊猫

还让一个农村小伙

彻底改变了命运

洪建华

安徽徽州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雕传承人、黄山学院艺术系徽雕首席客座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徽州雕课程指导教授。

小编已经将他的简介简略了

百分之八十

留下了较为重要的几个~

传承人、教授看着这个人好像牛

各位

不是好像、不是感觉

他真的就是很牛!

他出生在黄山市的一个小山村

读完了初中便出来社会打拼

说起他和竹子的缘分

要从他家前屋后的那片竹林说起

人与人能日久生情

人和竹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打小他一直喜欢在竹子上刻刻划划

所以初中毕业后

他就跟着舅舅学木匠

但是只喜欢刻些花鸟虫鱼的活

其他的木工活总提不起兴致

不得不半途而退

不跟着舅舅学就没有⁣收入来源了

他自然就开始考虑着自己的未来

他开始遍访当地有名气的

木雕、砖雕艺人白天拜师学艺、临场观摩

晚上则潜心钻研各种关于雕刻的专业书

拿着图谱边看边试

学到了一些雕刻皮毛的洪建华

之后去到了一家木雕家具工艺厂打工

在工厂里他了解了木、竹等

不同材质的雕刻技艺

和不同师傅的不同风格的雕刻手法

让他兼容并蓄

形成了技艺独特、自成一体的雕刻风格

就是他

“通了!”

洪建华将“徽州三雕”的

透雕、浮雕、线雕

传统技法运用于竹雕上

他反复试验

并悉心钻研几乎失传的高浮雕技法

很快他的竹雕作品

以厚重的人文题材

精湛的镂雕技艺、精美的构图造型

吸引了许多商家和收藏者慕名而来

在洪建华成功的道路上

还有一个人在身后的支持

⁩张红云

张建华的妻子

他们相识于木雕家具工厂

他们互相学习、不断的敦促对方成长、进步

夫妻俩经常对着《竹刻》

这本书临摹练习

有一次他们雕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

就兴高采烈的跑去市场上

想要将作品卖出去

但是现实光速打了他们的脸

因为即便是非常喜欢他们作品的人

最多也只愿出五十‪元钱购买

被打击的他们

开始反思自己的作品

他们得出要想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

作品不仅要好、还要独特

所以洪建华强调在原材料

竹雕技法强调在原材料造型

基础上进行巧做

在展现了竹子丰富的纤维层次美的

同时也提高了竹雕匠人们

构思和雕刻的难度

妻子负责作品的销售

洪建华专心雕刻作品

两人里应外合

渐渐的在雕刻界打响了自己的名气

2006年

竹刻作品“竹林七贤”笔筒

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

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这也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

故宫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艺术品

而后在2008年

他筹资700多万元

在徽州区地标的文峰塔下建起了

竹溪堂洪建华竹木雕刻精品艺术馆

08年的700多万

你没点水平能筹得到?

不可能的~

自从建了博物馆后

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许多的专家、收藏家都慕名而来

随着交友圈不断扩张

他也吸取了众多雕刻名家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的将自己的

雕刻技法提高、完善

而近期他的作品不再局限于竹雕

而是扩展到了各个材料

木雕、根雕、各种雕刻种类

他都有所涉及

他将自己独特的雕刻技术

融进自己的雕刻作品里

他从雕刻艺术的角度

体现了光彩夺目的徽文化

成为展示徽州雕刻精湛技艺的窗口

和传承弘扬博大精深徽雕文化的载体

从16岁拿起刻刀到今天

洪建华与雕刻相伴了

33年的时间

他以其镂空雕刻层次分明的

惊人雕刻技巧矗立在竹雕界的中心位置

从农村小伙到学院教授

再到徽派竹雕传承人

洪建华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在专研雕刻上

正因为他不断的专研、努力

才改写自己的命运

成为了当代的雕刻大师

小编不知道

努力是否一定会​成功

但是小编知道

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所以在我们成功前请继续努力!
喜欢这篇文章就关注和转发下吧。谢谢!

合作、投稿可以私信大绘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