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摩利鱼赏析网

浮漂选购攻略:如何根据灵敏度和参数选择最佳浮漂?

发表时间: 2024-01-08 20:00

浮漂选购攻略:如何根据灵敏度和参数选择最佳浮漂?

参数

参数直观反映浮漂的用途。浮漂参数与实物有一定误差。如尾径、脚径、吃铅量等。以实物为准。


总长

根据钓场、水深、远近的不同,浮漂总长不同。

湖库钓深水,多用50cm左右长漂,插入水中较深,稳定性好,水皮风浪干扰较小。

钓草洞、浅水、水皮,多用20cm到30cm的短漂。

钓鲫鱼,分水层,打行程,多用35cm到40cm的中长漂。

钓混养,鲤鱼,40cm到50cm左右的浮漂。

钓黑坑,50cm以上的浮漂,可以打的更远,延长了线组的长度。


脚长

脚长和翻身速度有关。

漂脚越短,翻身速度越快,如水皮漂。

漂脚越长,越沉,下降速度越快,如长脚短
尾浮漂,专用于钓底、钓跑铅。


尾长

漂尾越长,下沉时,能看到的信号越多。

如行程钓法,所使用浮漂,多为长尾。鱼在水底游动,多为离底,漂尾长一些,可以搜索更多水层和信号。


脚径

漂脚会增加浮漂自重,让浮漂下沉更快。

鲫鱼浮漂,脚径0.8mm左右,下落速度慢,可钓行程。

冬钓浮漂,脚径0.7mm左右,自重较小,鱼容易拉动。

湖库浮漂,脚径1.2mm左右,保证抛投和提竿时的结实。

相似的浮漂,脚径0.8mm和1.2mm,脚长20cm,则对自重和吃铅的影响很大。脚粗结实,细脚轻灵。


身径

浮漂体积一定,造型或为细长,或为枣核。身径在合理范围内即可。

身径不同,浮漂体积大小不同,或者水阻、下落速度不同。

细长身浮漂,身径小,水阻小,下沉速度快,避杂鱼,主钓底。

枣核、球型浮漂,身径大,水阻大,下沉缓慢,利于搜索水层鱼层。


尾径

尾径越细越容易观察到鱼口。

相同力道,细尾浮漂可能下沉两目,粗尾只下沉半目。但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过细远投容易看不清。

鲫鱼浮漂尾径0.45mm左右,鲤鱼浮漂1.0mm左右,湖库浮漂,1.2mm以上。


自重

自重和材质,体积有关,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过轻过重都不好用。

材质过轻,如芦苇漂,鱼口容易蹿跳。

材质过重,如一些木制过重的浮漂,则绷不直线组,水线弯曲,反映信号迟缓等。

冬钓浮漂,体积较小,因此需要用轻质材料,绷直线组。

长尾长脚浮漂,本身尾脚很重,所以需要漂身材料轻一些,让浮漂吃铅不要过小。或者就是把尾脚做细。

野钓浮漂,需要有一定自重,插入水中更稳定,不易被水皮风浪影响。有利于钓深水、流水。


吃铅

吃铅量大小和体积、材质有关。

钓大鱼,可选择体积较大,吃铅量适中的巴尔杉木浮漂。

钓轻口,可选择体积小,材质轻,吃铅量适中的芦苇浮漂,有利于绷直线组、及时抓口,且能避免载饵量较小。

钓乱口、滑口,可用孔雀羽浮漂,自重相对稍大,自重吃铅线组,质量分布合理,可过滤假口。

以2号浮漂为例:

冬钓大棚浮漂,吃铅0.8g左右。

小鲫鱼浮漂,吃铅1.0g左右。

鲫鱼浮漂,吃铅1.2g左右。

大鲫鱼浮漂,吃铅1.8g左右

混养浮漂,吃铅2g左右

鲤鱼浮漂,吃铅2.5g左右

湖库浮漂,吃铅3g以上。可钓更深更远。

不同鱼情,也可小漂钓大鱼,大漂钓小鱼。

浮漂号数主要是吃铅量的差别。根据水深、鱼的大小,可酌情换用123号浮漂。


目数

不同浮漂,目数刷制不同。主要在于漂目数量、长短、黑格间隙粗细,漂目颜色的不同。观漂视觉感受不同。

漂目长,远距离看的清。适合钓大鱼。⁣

细尾浮漂,漂目会画长一些,太短不容易看清。

生口浮漂,鱼口较大,一口咬下去一大截。漂目画长一些,保持观漂效果。

漂目短、密目,碎目,鱼口更好。适合近岸钓小鱼,轻口、冬钓。甚至有调两目,钓一线的方法,钓两目之间的那根黑线。

许多浮漂属于锥尾,漂尾下粗上细,越往上,格目刷的越长,保持细尾观漂效果。同时,粗短、细长格目,体积相同,灵敏度相同。


收肩角度

收肩角度和漂型有关,主要影响水阻、出口。

缓收肩:长枣核浮漂,上下缓收肩,下滑、上顶的鱼口反映迅速,适合钓滑口、轻口。

急收肩:圆枣核、球型浮漂,水阻大,下沉速度慢,主钓行程,搜索鱼层、轻口。

端肩浮漂:楔子型、水滴型浮漂,下急上缓,顿口后回升水阻较大,比较延缓,因此叫做顿口漂。


漂尾

实心尾较容易被鱼拉走,空心尾稍费力鱼才能拉走。

以鲫鱼浮漂为例,实心尾0.45mm,空心尾0.6mm。

细长的实心尾,更易出口,主抓轻口。稍大的拉饵,轻易能压漂目。适合低密度轻口。

空心尾稍粗,但也只是一点差别。相对来说顿一点,可以过滤未咬实的乱口。小搓饵,稍压漂目。适合高密度涮口。

两者在生口鱼情下相差不大,在滑口鱼情下,⁠熟练使用后,都可用于择口。

空心孔雀羽浮漂经典造型:两半羽毛拼接,长身,28cm左右,7目,吃铅量1.2g左右,漂尾0.6mm。钓高密度滑口小鲫鱼,调四钓二。

漂尾空心,可过滤假口。漂身孔雀羽,自重稍大,插在水中沉稳。体积较小,吃铅量不大,但钓组整体质量稍大,鱼稍费力才能拉走,鱼口实。浮漂自重、线组、铅坠吃铅,三者质量分布均匀合理,力的传导稳定,鱼口沉稳。


漆皮

漆皮薄厚影响自重、吃铅、结实程度、吃水、水阻等。

去壳孔雀羽、芦苇浮漂,多瓣拼接。胶水、漆皮较厚,工艺不佳时,容易自重过大,不吃铅。

漆皮薄,体积小的浮漂,比较轻灵,适合钓小鱼。漆皮厚的浮漂,比较结实,适合钓大鱼。

漆皮质量和厚度,直接影响浮漂的吃水。浮漂进水变目,影响调钓。

漂身入水后,会有水阻。合理的漆皮,水阻更小,出口更好。


材质

浮漂并非越轻越好,而是和设计用途有关。

孔雀羽:羽毛体积小,壳重。多为去壳、多瓣拼接制成。胶水、漆水薄厚影响自重。经典造型为吃铅量不大的孔雀羽小鲫鱼浮漂,钓乱口。

过滤假口使用。由于吃铅小,适合细线。粗线绷不直,在水下过度弯曲,影响信号传递。

巴尔沙木:不同等级,密度,轻重不同。木块较好加工为各种漂型,吃铅适中,鱼口稳定。稍重的浮漂在野外插入水中可抗风浪,过重则容易不吃铅,绷不直线组,水线过度弯曲,影响信号传递。材质自重均衡的巴尔杉木浮漂,想要更轻灵,则搭配细尾和细脚,减少一些自重,更易被鱼拉动。

芦苇:各种有芯,质地疏松的材料,去壳后,自重较轻,吃铅量大,多做轻口小漂使用。芦苇材质较轻,如体积过大,则容易吃铅过大,鱼口出现蹿跳,动作夸张,但很难抓口。因此多做成冬钓、轻口,小漂。体积小的情况下,保证吃铅量,绷直线组,放大细微鱼口使用。体积较大的芦苇浮漂,因为材质轻,有的带壳,有的刷厚漆,增加自重,防止蹿跳。

有关浮漂的用途,材质只是部分影响因素,主要和整体造型,如漂型、体积大小,尾脚粗细长短有关。


灵敏度

灵敏度主要和鱼口有关,受浮漂自身设计、线组搭配影响。

浮漂自身设计:参数不同,导致出口不同。

自重过沉,吃铅小,容易绷不住线组,水线弯曲,信号传到不及时,鱼口滞后。

自重过轻,吃铅过大,铅坠稍被鱼带动,浮漂即失去配重,很快回升,鱼口易蹿跳。

体积小的浮漂,水阻较小,比较轻灵。如冬钓小漂,使用去壳芦苇材质,保证吃铅量的前提下,绷直线组,将体积做到最小。

流线型漂身水阻小,出口好。轻口浮漂,多为上下急收肩。

细尾浮漂,密目小格子浮漂,更易发现轻口。但鱼情允许的前提下,还是粗尾好观漂。

漂尾和漂身要配套,体积较小,吃铅量较小的鲫鱼浮漂,配过粗的尾,则容易不出口。

线组搭配:浮漂、线组、铅坠的整体搭配不同,影响出口。

大漂顿口:浮漂⁤是否容易被鱼拉动,出口,和浮漂自重、线组粗细、铅坠吃铅这三者的整体大小有关。浮漂、线组,铅坠的整体自重大,出口时由于惯性大,下顿后不易回升,看起来顿口明显。

小漂细线轻口:浮漂、线组,铅坠的整体自重小,漂尾细,则容易被鱼拉动,适合捕捉轻口,小口。

滑口:浮漂,线组和铅坠是一个整体,需要钓组整体质量分布均匀一些。如一些钓小鲫鱼的孔雀羽浮漂,自重、线组、吃铅,三者质量分布均匀,出口沉稳真实。